1月3日至4日,常熟理工学院顾永安教授到校开展系列讲座,内容涵盖办学定位的落实、应用型人才培养、硕士点培育、学科建设、产教融合、教学成果奖申报等多个方面,助力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建设的深化与发展。校党委副书记、校长刘艳红出席讲座并讲话,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梅英及李进学分别主持讲座。

在“专业集群与专业为王:应用型大学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战略与路径”专题讲座中,顾永安教授围绕“专业集群的战略思维、‘专业为王’的核心理念、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、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”四个方面,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应用型大学办学思想,介绍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位与新形势,提出 “大舰” 战略,强调校地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,解释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概念,指出专业集群的四种生存逻辑与建群模式及四项基本原则。在“专业为王” 理念阐述中,指明专业内涵建设在高校内涵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,明确新时代一流专业的基本要求,并详细介绍专业内涵建设的五大层面及二十五个要点。顾永安教授结合自身科研历程与经验,通过大量院校实践案例,阐述专业集群对教学成果奖培育的推动作用,鼓励高校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。

在硕士点建设学科遴选论证会上,顾永安教授在听取13个学院围绕学科建设汇报后,指出各学院在学科建设中蕴含的集体无意识问题,并提出宝贵的修改建议,强调前期工作的系统思考和针对性改进是关键,要进行系统梳理和明确目标,以实际成果和投入为依据,合理分配资源;在后续工作中,要厘清思路,对标对表认真填写申报材料;要基于实际和未来需求,合理规划学科和专业建设,促进学校发展。

刘艳红指出,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龙头工作,作为一所应用型国门大学,学校要集中力量建设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、突出学校优势和特色的学科。各部门(单位)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参与学科与专业建设,根据地方特色和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优化学科结构,通过资源整合、跨学科合作、产教融合等方法加强学科建设,充分利用专业性和学科性的融合提高教学质量,不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,共同为实现硕士授权单位和硕士授权点的目标而努力奋斗。

在教学成果奖的组织、谋划和培训会上,顾永安教授听取教师代表对教学成果相关情况的介绍后,详细解读了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指标体系,强调各申报环节要点。他指出,写申报材料需下苦功夫,各栏目要严格按要求填报,精准突出要点,巧用格式变化凸显关键内容,体现项目的时间周期;省级成果奖培育要围绕热点问题清晰阐述解决思路,创新领域的描述要有理论依据与原创性,推广应用情况也要充分展现,总结可复制经验。并以常熟理工学院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“新进本院校中率先转型发展,2546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” 为例,深入剖析成功经验。
此次系列讲座紧密结合学校 “四三两高”战略发展目标,为学校专业集群与课程建设等指明了方向,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,助力学校打造核心专业并提升专业水平,深化产教融合,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,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省委“3815” 战略发展目标,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做出贡献。学校将以此次系列讲座为契机,积极落实各项工作要求,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。
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张雁梅、字文忠、杨明艳、李红梅及职能部门副科级及以上干部、二级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与部分教师聆听讲座。